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議題導覽】台灣企業的社會責任

(記者賴又嘉導覽)企業社會責任(CSR)的概念在國外已行之有年,而國內各大企業近年來紛紛投身公益回饋社會,在〈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只有公益而已〉一文中,便以全球第一大衛生紙品製造商金百利克以及國內知名超商,在國內分別為環保及生態保育投入心力的例子,顯示台灣的企業在回饋社會方面,也逐漸積極響應。

經濟部於2007年四月十五日成立台灣社會企業責任網站,紀錄國內外各大企業投身公益的案例,也讓國內更多企業可以仿效與響應。

以往企業從事公益,多以捐錢作為避稅的目的,但現在企業親自投身公益的目的為何?在〈企業公益與捐贈〉中,作者認為,目前企業從事公益與捐贈的目的,大多以社會企業責任作為經營策略,也就是〈淺述企業社會責任之踐履〉中提到的:企業藉由透過各種社會參與的方式促成對消費者的承諾,並可藉此激勵員工,也就是企業若願意投入社會公益,可建立社會形象以及提高員工認同,參與公司事務的積極度。

〈從觀望到積極,台灣企業重視社會責任(遠見)〉則認為,台灣企業之所以起而從事社會責任,是由於國際化的情勢使然。現今台灣產業逐漸轉型至服務業後,必須直接面對消費者,若CSR作不好,就拿不到訂單。

〈企業社會責任投資〉則認為,台灣目前企業社會責任仍停留在維護企業形象的公關包裝術之一,例如企業每年固定提撥一筆預算,捐贈給以企業為名所成立的「基金會」、或是讓企業主積極的上媒體、加入政府活動的贊助名單內,以此來作為美化企業形象。另外文中也抨擊媒體時常配合著這樣的公關包裝術一起大搞「國際指標」,隨便冠一個國外的管理顧問公司的頭銜和獎項加在企業上,讓許多消費者對於社會責任的認知產生混淆。

〈誰來送一本天下雜誌給郭台銘〉認為,企業必須充分的認知到,當公司成立開始,從公司登記到人才的遴選聘用、從營運資金的取得到跨國經營的擴展,對於企業營運與成長其中的每一項資源,都有可能是取之於社會國家,來自於基層人民,也因此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必須反思,企業的存在價值與發展方向,是否能夠符合社會與人民的期待?

文中並引述管理大師麥可‧波頓(Michael Porter)的話:「企業對於社會責任,應該是公司核心營運策略之一,而不只是錦上添花的公關手段而已」,再次說明企業的社會責任絕不能只是淪為宣傳。

上述例子幾乎都認為企業從事公益,其背後仍有目的。對於若企業從事公益的出發點僅是獲利,是否就喪失了回饋社會的意義?〈用I’m 別忘who I am〉中便以微軟I’M的例子提到,不必因為打著「公益行銷」名號的企業並非天使而卻步,消費者的行動可以迫使企業往良善的地方移動,我們也可對企業行使監督與投票權。

觀察國內的企業,越成功的企業是否盡的社會責任也越多?〈誰來送一本天下雜誌給郭台銘〉根據天下雜誌2007年針對國內企業所作的CSR調查,前十名與2006年國內一千大製造業的績效排名落差極大,在績效排名第七的台灣積體電路,在CSR調查中卻能排名第一,反觀在績效排名第一的鴻海,卻沒能進入CSR前十名,也顯示部份台灣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還有更多努力空間。

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社會福利網路資源入口架站企劃書

一、 網站名稱:

社會福利網路資源入口

二、架站目標

1. 整合企業社會的各類網站
2. 導覽與社會福利相關的議題
3. 蒐集社會企業相關議題及背後經營理念
4. 期望未來能成為社會福利資源入口網站或資訊中心

三、網站定位

1. 目前為生命力社會福利組實驗性網站
2. 倡導企業社會經營理念,整合國內相關資訊
3. 關懷社會福利與弱勢族群
4. 各大網站及部落客的議題匯流處

四、訴求對象

1. 國內各大企業及有能力從事社會企業的公司團體
2. 從事社會福利的團體或是志工。
3. 關懷社會福利的部落客

五、網站類目

1. 架站企劃書
2. 相關議題網站資源導覽
3. 連結黑米相關書籤
4. 相關新聞連結
5. 相關部落格連結
6. 相關書籍介紹

六、稿源規劃及運作方式

1.每兩週定期新增議題導覽文章
2.每日定期更新相關網摘
3.相關書籤連結


七、發展策略

1. 目前為實驗性網站,將逐步更新並觀望其發展成重要資訊匯流處的可能性
2. 以質取勝,期望能影響更多企業投入慈善事業